1979年,歷史博物館有一個展覧主題是和交趾燒有些關係,好像黃永川負責策展,不知什麼原因,和他到嘉義去拜訪做交趾燒的工藝師和工廠找展品,當時一陣交趾燒熱,古董店到處都是新做的仿品,強差人意,後來我從父親借來三個完全不同元素的人物借展,借時我花了半個月的薪水做盒子。展完後要送回,剛好回朴子,晚上喝酒聊天時,我和父親說史博好像沒有像樣的交趾燒,乾脆就送它們,老爸頓了一下說好,回臺北時就和黃永川說,他就代捐了,一段時間後,送給我一張紀念狀從此就和藏品說再見。前些日子在整理雜物,見這紀念狀,就和館方朋友聊說,希望能找到圖欓,當然更希望我們的作品也能有,可以和生命旅程交代一下,好像需要一些申請程序,人懶又拖到沒有,想想自己真是廢物。這三件可追溯到民初修廟,葉王和洪坤福的手作,父親說這胭脂紅釉是葉王最得意的釉料,用黃金調的,當年聽他得意的說,他也是聽來的,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