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農吾兄左右
久不得消息,頃閱報載此次台北事件,外方公務人員頗多受傷害,吾兄與建功兩家眷屬,其他知友及女師在台同學安全如何?未更虛驚否?極以懸念,望示一二也。時世如此,早了為快,他復何言。順祗,匆匆不一,珍重珍重。
弟光煒頓首 三月六日
臺靜農120歲紀念展中有一封胡小石的信,臺先生1938年秋全家搬到四川白沙,第二年擔任國立編譯館的編譯,1942年始應胡小石之邀,擔任白沙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系教授,在此任教四年,後由魏建功推薦至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當時聘任教師時,在白沙師範學院尋覓優秀的學生 來臺授課, 知道的有廖蔚卿和蕭明華。在維基百科介紹後有這麽一段:
「1949年11月,邀請學生蕭明華赴台灣師範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前身)任教,由於蕭明華在大陸即加入中國共產黨朱芳春(化名于非)小組從事地下工作,朱芳春在國語日報從事地下動員,蕭明華擔任地下交通員,1950年2月6日,蘇藝林案偵破,國語日報的地下組織亦被破獲,蕭明華間諜身分曝光,牽連105人入獄、30人被判處死刑槍決、75人遭判10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2];⋯⋯臺靜農因早年與魯迅等交遊,又具左聯背景,至此埋首書堆,噤聲數十年。」
蕭明華被槍斃後,同學廖蔚卿收屍,2001年11月臺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座談時,廖蔚卿解說臺先生詩〈過青年公園有悼〉:
「荒木交陰怪鳥喧,行人指說是公園。忽驚三十年前事,秋風秋雨壯士魂。」
實為悼念她的同班同學蕭明華被槍決之事。
此信展出並非標出年份,二二八事件是在1947年2月28日,廖蔚卿在1947年,蕭明華在1949年 來臺,魏建功1948年離開臺灣,臺先生1948年8月始接系主任,此信假如胡小石看到二二八當下事件的報導寫來詢問,可見臺先生1946年抵臺後,即為建構中文系找尋師資,也真是臺大中文系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