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于右任銅像的拆後感 

陳宏勉 2015.8.7  22:21

整理崩蹋中總會出現一些年少輕狂的殘餘,看看覺得還是條漢子。

此文登出聽說給自立晚報造成幾天電話困擾,陳維德先生居然放到他書道學會的年刋上。

觀于右任銅像的拆後感      

朝代轉換後砍頭式的歷史文化浩劫 

自立晚報 自立講台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一日  星期五 

陳宏勉

四月十九日于右任先生一百二十歲的誕辰紀念日,在民國55年4月10日起立在仁愛路敦化南路圓環中三十三年的銅像,被改朝換「黨」的台北市政府拉下來了,這是在台北市中最後一位被拉下來的國民黨黨國元老的銅像,本來拉下來之後是要將其拋棄出台北市,讓基隆的崇右企專將其收容,放置在海邊,使「它」在那裡望我故鄉,只因書法界、詩界去年底到台北市政府抗爭,也與國父紀念館交涉,勉強將「它」留住在國父紀念館的庭園中,暫時與國父長相左右,而被清出的圓環中,也並非真的有甚他用,只好用一個幼稚可笑的包裝袋景觀,來幫財團做一點利益輸送的廣告,台灣這種朝代轉換後砍頭式的文化浩劫,我在想哪天阿扁政府下台後,繼任者的那把砍掉前朝功績的大刀,也一定不會輕輕的放下的,這種刻薄不包容的政治倫理和心態,一直是台灣文化上的悲哀,也一直是政治首長以「改革」的口號,來毁滅自己的長年累積的本體,而使台灣的人民已經幾乎不認識了自己。

阿扁市長可曾知道他的競選旗幟,「陳水扁」三個字是用魏碑寫,「清癯高雅」的字體同化了有此文化的百姓?他大概不知道于右任先生是近百年魏碑寫得最好的人,如果以台灣400年來的書法史,也應當是第一人,在所有漢字文化體系的書法,大概也不會做第二人想,在台灣的藝術史上,不必花著大筆大血汗錢去包裝和炒作,而真正的進入國際舞台和市場上,恐怕也沒有第二個人,他生前沒有架子,自奉甚儉,融入民間的文化藝術圈,每有所求,必有應之,使他的書法不分貴賤的進入尋常百姓的家,這種人格和藝術的推廣和深入和真正的提升最根本的藝術文化層級,又豈是近20年來花大錢來「改革」為本,毁滅本體的文化建設所能撼動,除了能花大錢請外來文化來嫖台灣的老百姓,和找一批在外國混不出名堂回來的這票人,拿他們在外國玩不動的東西,來代表著國家去征服世界以外,還有什麼能耐。而在台灣一點一滴扎扎實實努力奮鬥的基層藝術家,永遠是他們放棄和毀滅的對象。

我一直在想,假如阿扁市長及他的幕僚,有點文體文化素養和認知,他一定會將于右任先生「黨國元老」的頭銜漂淡,重重地強化他的書法和詩人的地位,如有必要,更和將他由高高的台上,請到同樣地點的地面上來,使他真正的成為「詩人書法家于右任」「台北市民的于右任」,長期漢字文化來瞻仰的國際書法友人,也不會找不到他的蹤跡,甚至更親近,這樣可貴的資源,也正合乎阿扁市長在競選時「文化市長」的口號,而不必在每一個作秀場合都都必須去拜不同的「洋番師父」,來做「洋番囝仔」,來踐踏台灣本體,丟盡台灣文化的臉,也不需要由何創時書法館請黃興中先生重塑于右任銅像,立於館門口相輝映,這市政上文化政治的戕害,可真深深在台灣歷史的本體上,狠狠的刺進了一刀。


                                                                                                                                           199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