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塵伊甸園的營造手
2000.07
凡塵伊甸園的營造手
陳宏勉
距上次吳老師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百齡作品回顧展,已經五年了。很高興的,老師健康依舊,這期間梅嶺美術會依舊每年過年在梅嶺美術館展出,在嘉義、金門及台中省立美術館,也都陸續的為老師舉辦回顧展,這次高雄的學長們,為老師在高雄文化中心做一〇五的回顧,隨後也因台北國父紀念館曾一士副館長親臨老師居處邀請,將在明年七月在國父紀念館的國家畫廊展出,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六月開展台灣東洋畫探源中,將老師早期四張膠彩畫展出,也是老師的作品第一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現,也眞正落實的進入了台灣前輩畫家行列之中。雖然城鄉和朝野的差距一差幾十年,也逐漸合流。
我常想,吳老師非常的特殊,但又找不到特別特殊的地方,就比較不一樣的,老師早早睡覺,四、五點起床,灑掃庭園、校園。
然後到畫桌上畫畫或到美術教室繪畫、整理、上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至今。老師上課的方式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只是替學生準備許多資料、用具。隨時歡迎學生到來,不論上課或休假。老師繪畫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技法,但卻有著非常獨特非常自然的風格,老師不要求學生傳承他的畫風,鼓勵著學生依著自己的喜歡去發展,所以也沒看到什麼學生去沿襲老師的風格和技法。
美術教室,五、六〇年代時,平常熙熙攘攘,到寒暑假,上美術系的同學都回來,和在校的學弟混在一起,什麼風格、媒材、技法,都會出現在這一小美術教室之間。大家融在一起,將每一個體都擁抱在這安詳的鳥托邦中,所以老師的學生的發展,百花齊放在各類美術行列之中,是很自然的,這種百花齊放的氣氛,不只在學美術的學生中,它往外放射,在校園各個角落,花木扶疏讓讀書的學生徜徉其中,在城鎮中,民國初期起義務的為婦女繡花的稿子,眾多親朋學生的求畫,廟會的活動及燈花,這一切無不都是將美的種籽,用最自然而直接,給了最有效果的美的空間和教育,籠罩在整個大朴子地區,在朴子半世紀多的學校教師生涯下,幾乎家家户户都有老師的學生,也將這個氣氛發酵至最深入的地方,所以朴子最美的時空,也在這個時期。這個效應也就是現在整個台灣在推動的「社區文化」的極致。
十幾年來,「文化」幾乎是台灣所有首長,鑲嵌在身上的金身,從文化總統、市長、縣長⋯⋯到文化首都,市、縣⋯⋯到社區文化,無不籠照在「文化」的光環下,但我們都可實在的感覺著過去
溶入這個時空的感覺,卻隨著政治人物的空喊和荒唐渲出而急促消失,如果回顧吳老師當時無心而盡心所營造的文化架構,對照之下即可發現推動的根源本質,方法和心態,都值得花心思去研究的。
年初時我曾帶鄭村棋去找老師,村棋兄說老師的花,讓他感覺到一種輕鬆,這是在看畫中從沒有過的,百花任意生長攀爬綻放,任其所適,自有條理而不亂,這可能是他長年在弱勢團體走來,弱肉強食的無可奈何世界中,最可感覺到的,微弱的小花小草,緊緊的依偎的土地,在其立身處世的自然中,不在意的營造出和諧共生的伊甸園,散發著溫馨和活力,近年來老師的畫,更有磨盡凡塵,畫棄塵滓的感動那種安寧、清澈,也一直是已中年的我,無盡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