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與時為新」

——西泠印社115年社慶談西泠印社源起

文/陳宏勉    典藏古美術316期(2019.1)

  西泠印社創社115年了,這幾十年每逢五和十的週年,都會舉辦一系列很有規模的活動,或許西泠印社在篆刻的世界中是一個夢幻的神壇,只要接觸篆刻的人,總要去朝聖一番。


歷史的背景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個名城,自古多少名士豪傑留下可歌頌的事蹟,也產生不少的印人,從乾隆嘉慶起,丁敬、蔣仁、黃易、奚岡⋯⋯「西泠八家」,一脈緜延數百年,其結體章法、用刀等在篆刻史上形成了一個很完整的流派—浙派,也讓這個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擁有著最多印人的城市。

  清代末年正值戊戌變法、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的時期,在孫中山革命建國和一羣在受西方教育的人憂心中國因舊文化而孱弱,所營造的「反傳統、反儒家、反文言」的時空中,金石篆刻自然完全被邊緣化。這時在杭州喜好書畫印的文人,常相聚於西湖孤山人倚樓談藝,或將作品和收藏相互觀摩切磋。


源起

  光緖三十年(1904年)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在聚會中想把各自收藏的古今印章匯集成譜,各存一冊在手,相互交流學習時,有着創社的想法,這時紹興的吳隱(字石潛、號遯庵)知道了,積極的支持,慫恿成社。

  「昔乾嘉盛時,則有丁龍泓、金冬心、厲樊榭結吟社於先,錢叔蓋、李節貽、釋蓮衣立解社於後……同人等才慚刻鵠,技陋雕蟲,鳥篆蜊文,莫參心畫,秋蛇春蚓,自笑指柔,然而尚論前賢,未墜景行之志,盱衡當世,彌殷攻錯之求,爰集石交,創茲印社。」——西泠印社成立啓

  「葉子銘、吳子隱、丁子仁、王子壽祺會集湖濱,慨然有感印學之將煙沒也,謀于西泠數峰閣之側,僻地若干弓,築茅三兩室,風瀟雨晦,樂石吉金,惟印是求,即以為社。社因地名,遂曰“西泠”⋯⋯推安吉吳缶翁長于社。」——胡宗成「西泠印社記」。

  這一年葉銘38歲,吳隱37歲,丁仁25歲,王禔24歲,他們年青,名不見經傳,但隨後為印社鍥而不捨的精神,使西泠印社成為天下第一名社,由他們的背景可以推敲一二。

  吳隱,字石潛,號潛泉,又號遯盦、遁盦,(1867-1922)浙江紹興人,早年家貧赴杭州碑版舖學習碑刻,五十嵗前以碑刻為本業,西泠印社壁間丁敬像即其1920年作品,吳隱工書畫善刻印,篆隸存古意,山水秀潤淳厚,以精製印泥著名,又創制仿宋聚珍排印書籍 ,精製印泥,參與杭州孤山創設西泠印社,自設分社於上海,廣交當世名士,第一任社長吳昌碩也是他力薦,其善經營,為印社募資、捐資不餘餘力。創社十年間吳隱經常為建社之事,與葉銘在杭州、上海互通訊息,對外代表印社,後來有人說他在創社十年,是「無社長之名而行社長之責」。

  葉銘,為銘,字盤新,又字品三,號葉舟,1884年杭州宗文義塾塾生,增金石書畫,素有朕虔三絕之譽,在世時一直是西泠印社大管家,著書數十種,西泠印社十週年「社誌」,「三十週年紀念刊」,皆出其手,並將西泠印社社員珍藏,偕吳昌碩精心選擇審定「金石書畫錄」10冊。

  丁仁,字輔之,(1879-1949)杭州晚清着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丙從孫,其家藏書之豐聞名於世,嗜甲骨文,喜篆刻擅畫花卉瓜果,幼承家學,曾和王褆在滬杭鐵路局同事,公餘共同探索金石書畫。

  王禔,號福庵,(1880-1960) 父同柏,精究金石,福庵幼承家學,對文字訓詁、詩文深入探討,十餘歲即以書法篆刻名於世,早年因精算術測繪服務於鐵路,後赴北京任印鑄局技正,共事者有唐醉石、馮康矦,當時全國官印悉由印鑄局篆鑄,兼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監定委員,輯有「金薤留珍」一書,1930年定居上海鬻藝自給,一生刻印,數以萬計。


印社的型塑

  印社成立首要有兩個現實要面對,一是印社的宗旨,他們在《社約》中闡釋:"本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 《西泠印社成立啟》具釋:"上自鼎彝碑碣,下至印璽泉刀,無不博採旁搜,藉資考古。"關於研究印學,《社約》釋:"本社以清初黃山諸家及西泠八逸為最備,同人各有所藏,茲合議於每年春秋時,分別陳列社中,以資眼福,而助清興。""本社收藏各印,均分門別類,附拓旁款,精印成譜,如有同好,盡可到社索閱,藉獲觀摩之益。"

  印社建立後,首先考慮建立「仰賢亭」,印社諸君訪求印人遺像,得二十有八,述其事跡繫以傳贊,依年次而編摹,求形容於彷佛,要社員在先賢精神的感召下奠定基礎。


建立社址和活動交流

  印社要有一固定活動場地,便於收藏及研究之用,聚在一起商討,分工落實,出錢出力,極盡所能,以孤山數峰閣原址為中心,上下左右開拓,建成許多屋舍景區,1905年成立到1913年之間,自募自捐聚資擴地修建有仰賢亭、山川雨露圖書室、石交亭、斯文奧、心心室、寶印山房、四照閣、剔蘚亭、印泉等。

  有社員社友捐地獻房以為社用,1911年吳興張均衝捐資建閑泉,湘陽李庸奉父命捐小盤谷⋯⋯

  在十年的置地經營「修啓立約,招攬同志」後,在1913年春天,召開仿晉永和修禊故事蘭亭紀念盛會,兼陳列書畫精品,與會中外人士,凡數百人。蘭亭集會是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大會的先期議程,接着便是宣告印社的成立,通過「社約」,明確社名,宣佈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的宗旨,公推金石書畫界泰斗吳昌碩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之後海內外印人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潘天壽、傅抱石、豐子愷等諸金石篆刻、書畫、鑒賞、考古、文學大家和而應之。海外印人遠來加盟,包括河井荃廬、長尾甲、青山杉雨、小林斗庵、梅舒適、金膺顯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的20多位篆刻書畫界重要人物,使西泠印社聲名遠揚。

  四位創始人互相謙讓,只做事不做社長,社長被提名的條件,印壇名家只是前提,而非目標,定位是推舉文化名人,學術泰斗或藝術大師來擔任,如果沒有大家認同的人選,社長幾乎是空缺的,西泠印社社長史中,常常是沒有社長的,西泠印社至今只有七位社長,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啓功、饒宗頤,饒宗頤去年過世,今年大會也沒有選出社長。


園區景觀的建設

  當年吳昌碩平常在上海題襟館,為了他到印社商討社務,1914年在社中建樓曰「隱樓」,亦號「題襟館」,做為他的遊息之所。

  吳隱建「遯樓」捐舎,吳善慶捐建「還樸精舎」、「觀樂樓」,丁仁捐造丁敬立像和立於小龍泓洞前的鄧石如像,吳熊造弘一寫經的阿彌陀經石幢,後有涼堂、柏堂、竹閣、福連精舎、鴻雪徑、規印崖、缶龕、華嚴經塔、三老石室⋯⋯,使印社園區內的房舍、樓臺亭閣依傍著西湖景象,相互輝映,這些景物為創始社員社友精心規劃而成,葉銘是主其事的人,其表弟吳寅是土木建築工程師,參與甚多。園林專家陳從周在「西泠印社九十年.印社説景」中提到,

  面面有情,環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傳地地傳人。西泠印社觀樂樓懸掛此聯,細觀之,方悟印社選址之勝也,當為園林之冠。


保存金石,研究印學

  社員在保存金石文物最有名是竭盡心力,籌集巨資,贖回即將飄洋赴日的「三老諱字忌日碑」,建三老石室保存,印社先後亦收藏畫像石刻,歷代墓志碑刻數十件。印學研究的材料,各種金石實物鐘鼎彝器、璽印⋯⋯與拓片,及其相關文字資料,如印譜、圖集、人史物⋯⋯等,供同好研究。

  印社每年春秋兩次雅集,社員由各地攜所藏印章、金石拓片、印譜、書畫來相互交流、研討,每十週年擴大活動,在三十週年後,因中日戰爭,印社停止活動,經戰亂幾乎荒蕪。

  1957年政府帶頭逐漸恢復活動,成立籌備委員會,有規劃的將印人聚集一起,修繕社址,成立孤山門市部,此後除了文革十年外,每逢十週年的大會都會舉辦作品展、捐贈展、海內外的印社聯展、印學學術研討會。


115週年社慶

  2018年11月13日,「百年西泠,與時為新」西泠印社115年慶祝大會也是依此形式在浙江杭州之江飯店舉行,前一日400多名印學代表及日本、韓國、臺灣由各地路續報到進住,參加系列活動。西泠印社社長會議為序幕,日本名譽理事尾崎蒼石,名譽社員日本篆刻家協會會長井谷五雲、篆刻家綿引滔天捐贈西泠印社個人珍貴藏品及書籍一批做為祝賀。

  2018國際印社社長高峰論壇做為序幕,論壇分為主題報告和交流討論兩個單元,有五十餘印社,60餘位社長、副社長齊聚一堂,分享社團發展的狀況,共商社團合作大計,西安終南印社社長魏杰就報告2017年與台灣印社的交流過程。有11位來自代表依自身所處的環境情況和其印社所發展的狀況,發表其感想。13日慶祝大會和第十四次社員大會在千人會堂舉行,會中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

  下午在浙江展覽館舉行展覽開幕,展覽規模非常盛大,有西冷印社社員作品展、西泠印社專業成果展、“百年憶舊”西泠老照片展、2018國際印社聯展。

  社員作品由丁仁,王禔、吳隱、葉銘、吳昌碩排列起,瀋天壽、傅抱石、沙孟海、啓功⋯⋯一直到現在的社員印屏、書畫作品。

  老照片280餘幅,記錄著印社百年來人物和印社景象的風情和變遷,印社早期的社址、建築、雕塑、景觀和印人們交誼雅集的寫真,靜靜的敘述着百年的風華。

  國際印社展聚集中國國內各地和日本、韓國的印社的印屏作品,規模極其浩大。

  孤山的印學博物館配合社慶活動,在10月12日起即舉辦臨淄新見戰國兩漢封泥展,主角是有兩千年歷史的印璽和封泥,封泥是古代官署和私人日常用印封緘的遺跡,是古代璽印使用的真實面貌,並呈現封泥背面附着的木繩殘痕,令人流連不已。

  社慶活動的壓軸是連續兩天的「世界圖紋與印記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參與論文發表者有林文彥、簡英智、李宗焜三人。這是新主題的研討,將世界範圍內的圖案、紋樣都納入研究,這應該是希望在傳統篆刻形式上,試圖走出新的世界觀,希望涉獵的視野拓展到更寬闊的境界。